14个排面,寓意14年抗战;80名礼号手,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。9月3日8时45分许,天安门广场国旗杆北侧,随着《松花江上》首个音符的奏响,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开始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。
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8次抽组联合军乐团,从全军范围内遴选军乐演奏骨干,共1300余人。
军乐澎湃,奏响胜利号角。
从1949年到2025年广升网,同一个位置,一代代联合军乐团官兵用音符,接力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。
“联合军乐团的演奏贯穿纪念大会始终,持续演奏两个多小时,全程站立演奏。这既是体力考验,更是意志磨砺。”联合军乐团团长黄艳辉先后6次参加阅兵任务,2次担任联合军乐团团长。
军鼓铿锵,诉说历史经纬。
第一排面的20名女鼓手,是联合军乐团的一道独特风景。这也是继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后的又一次亮相。
“能够站在第一排接受检阅,是荣幸,更是重任。”小军鼓演奏员牛青青每天要练习上千次击鼓,“小军鼓演奏要求排面动作完全一致,鼓槌高度、角度都需像徒步方队踢正步般统一训练。”
千余人组成的联合军乐团,如何在演奏中做到“千人合一”?执行演奏任务的总指挥王登梅坦言,99%的问题都在训练中解决。这种严苛要求背后,是对“一个人影响千人”的敬畏,更是对阅兵仪式庄重性的坚守。
军歌激扬,致敬峥嵘岁月。
《松花江上》《在太行山上》《保卫黄河》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。暖场环节,当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奏唱抗战经典曲目时,现场观众自发挥动手中的红旗,合着节奏,高声跟唱,观礼台化作一片红色的海洋。
跟着这歌声,能体会“妻子送郎上战场、母亲叫儿打东洋”的感人场面,能感受“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、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”的壮丽场景,更能穿越“自信挥戈能退日、河山依旧战旗红”的烽火岁月,感悟兴亡有责的爱国情怀。
军曲雄壮,彰显时代特色。
根据阅兵受阅群队设置,联合军乐团专门创作了多首新曲目,充分展现新时代人民军队阔步向前的崭新风貌。
当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,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激昂的旋律恰好响起。“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是何等波澜壮阔!”29岁的大镲演奏员吕家杰是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员,对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很有感触。
“那一刻,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。我要以最完美的演奏、最昂扬的士气、最严整的军容,奏响强国强军的新时代最强音。”吕家杰目光坚定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张宇 代丽丽
锦盈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